基因克隆中蓝白斑筛选的原理

蓝白斑筛选(blue-white screening)是基因克隆中常用的一种筛选方法,其原理基于质粒中含有启动子和编码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的报告基因(如pUC19质粒)。在包含X-gal(5-bromo-4-chloro-3-indolyl-β-D-galactopyranoside)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X-gal的存在下,通过检测培养基上的蓝色斑点来判断克隆是否为阳性。

 

具体原理如下:

 

1. 载体构建:报告基因一般位于多克隆位点(multiple cloning site,MCS)中,其下游有一段多个限制酶切位点的DNA序列。报告基因和多克隆位点之间有一个启动子,在存在特定的诱导剂(如IPTG)时可以激活启动子,使报告基因表达。

 

2. 插入目标基因:将目标基因插入多克隆位点,通过限制酶切和连接反应将目标基因与载体连接。

 

3. 蓝白斑筛选:将连接好的克隆转化到宿主菌中进行培养。宿主菌中原有的β-galactosidase酶可将X-gal分解为无色的物质。只有在目标基因插入到多克隆位点中时,启动子才能被激活,报告基因得以表达,并产生β-galactosidase,使X-gal转化为蓝色产物。因此,在含有X-gal的培养基上,含有目标基因的克隆形成蓝色斑点,被称为阳性克隆。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蓝色斑点,可以快速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克隆,避免了对每个克隆进行测序或其他检测的繁琐步骤。

新闻资讯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