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囊泡与外泌体区别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个范畴性的概念,包括了外泌体(exosomes)和微囊泡(microvesicles)这两个不同类型的囊泡。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形成机制、大小和来源等方面。

 

1. 形成机制:

   - 外泌体:外泌体是由细胞内部内质网形成的内泡融合到细胞膜并释放出来的囊泡。它们通过内质网生成的途径被称为内皮质途径(endocytic pathway)。

   - 微囊泡:微囊泡是由细胞膜脱落形成的囊泡,即细胞膜与细胞外环境分离的过程。它们通过膜脱落的途径被称为胞翼途径(shedding pathway)。

 

2. 大小:

   - 外泌体:外泌体的直径通常在30-150纳米之间,较小。

   - 微囊泡:微囊泡的直径通常在100纳米到1微米之间,较大。

 

3. 来源:

   - 外泌体:外泌体主要由内质网形成,并通过泡囊运输型纳段(vesicular transport pathway)释放到细胞外。

   - 微囊泡:微囊泡主要是通过细胞膜的脱落而形成,与细胞膜直接相关。

 

虽然外泌体和微囊泡在形成机制、大小和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携带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并能够在细胞间或者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因此,细胞外囊泡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对于深入理解细胞间通讯机制和相关生理与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资讯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