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elisa检测原理
血清ELISA检测原理:
1. 首先,在微孔板上涂覆捕获抗体。这种抗体通常是与要检测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2. 加入待测血清样品,待测血清中的抗原(或抗体)会与捕获抗体结合。这样,捕获抗体就会固定住血清中的目标物。
3. 清洗掉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以保持只有目标物与捕获抗体结合在一起。
4. 加入酶标记的检测抗体。这种抗体是与目标物不同的抗原(或抗体),并且标记有酶。检测抗体可以与待测血清样品中的目标物再次结合。
5. 再次清洗掉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6. 加入底物,该底物能够被酶标记的抗体转化为可测量的信号物质,例如发光物质或发色底物。
7. 酶与底物发生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8. 反应停止后,使用光度计(或其他相应的设备)测量信号的强度,该信号的强度与待测血清中目标物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与阴性对照样品(无目标物)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的信号强度,可以定量测量待测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ELISA检测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利用酶作为标记物,通过测量酶底物的反应产生的信号来间接反映待测物质的存在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