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LC- MS液相质谱介绍
LC-MS分析涉及到两个关键步骤:液相色谱(LC)分离和质谱(MS)检测。具体的分析流程如下:
1. 样品准备:
样品(如生物组织、血液、尿液等)首先需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步骤,如蛋白质沉淀、提取、纯化等,以去除干扰物和增加目标代谢物的丰度。
2. 液相色谱(LC)分离:
样品中的代谢物通过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分离。通常使用反相液相色谱柱,以梯度洗脱的方式使不同极性的代谢物在柱上得到分离。洗脱溶剂的组成和流速会逐渐改变,以提高分离效果。
3. 质谱(MS)检测:
分离出的代谢物通过质谱仪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于液相质谱,常见的质谱仪包括飞行时间质谱仪(Time-of-Flight MS,TOF-MS)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Triple Quadrupole MS,QQQ-MS)等。质谱仪将分离出的代谢物分子进一步离子化,并根据质荷比(m/z)进行分析和检测。
4. 数据获取和处理:
质谱仪将得到的质谱图谱数据转换为电脑可读取的数据格式。常见的数据文件格式包括mzML、mzXML等。得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峰识别和峰集成,以获取代谢物的峰面积和质荷比等信息。
5. 代谢物鉴定和注释:
对质谱数据进行代谢物鉴定和注释,通常通过与代谢物数据库进行比对,如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HMDB)、KEGG Metabolite等。通过比对得到的质谱图与数据库中的质谱图进行匹配,可以将检测到的代谢物鉴定和注释。
6. 结果解读和分析:
根据鉴定和注释的代谢物列表,进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如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以发现样品之间的差异和代谢通路的变化。
这是一个一般的代谢组学LC-MS液相质谱流程,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可能会因实验目的和技术平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