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福还是祸?美国将向野外释放7.5亿只转基因蚊子

最近美国传出一个消息,为了阻止疟疾等疾病的传播,未来将陆续向野外释放7.5亿只转基因蚊子,目前该计划已率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开展。科学家们对于这项恐缺乏监管的计划深感担忧。

 

 

  • 为何要释放转基因蚊子

根据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估算,蚊子每年导致超过70万人死亡。伊蚊有大约1000个不同的蚊子物种,对人类构成极大威胁。埃及伊蚊是多种致命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它们携带的病毒可导致黄热病、登革热、寨卡等多种疾病。

 

美国科学家给出的理由是:释放转基因蚊子,目的就是减少埃及伊蚊的数量,控制登革热、寨卡病毒、黄热病等疾病的传播。

 

  • 什么是转基因蚊子

转基因蚊子是英国生物技术公司Oxitec发明的。它是通过基因技术,在雄性埃及伊蚊体内植入一种能表达四环素转录调控蛋白的“致死”基因。实验室环境里有四环素的存在,这种致死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被抑制,所以埃及伊蚊可以正常存活。但野外环境缺少四环素,所以转基因蚊子后代携带的致死基因被激活,所以它们难以生存。

 

 

正是利用大量带有致死基因的雄性埃及伊蚊孵化进入野外环境之后,和雌性埃及伊蚊交配产出的后代无法正常存活,才能控制埃及伊蚊的种群数量。

 

  • 人类历史上经历的灭蚊三阶段

人类在饱受蚊虫折磨的历史上,也经历了灭蚊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采用杀虫剂DDT。DDT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一些疟疾严重的地区,使用了DDT后,很快控制住了这种致命疾病。但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使用DDT对人体存在伤害,这种化合物在应用了30年后,于70年代停用。

 

第二阶段是昆虫绝育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IT)。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在实验室中通过辐射破坏雄性幼虫的生育能力,这样它们在野外与雌性交配,产下的卵将无法孵化。20世纪50年代起,昆虫绝育技术在消灭美洲的螺旋蝇(Cochliomyia hominivorax)时大获成功。但是,这项技术用于灭蚊时,却遭遇了瓶颈。因为与螺旋蝇相比,蚊子的幼虫更加脆弱,被辐射照射的雄蚊的生存能力也下降了,因此它们无法与足够的雌蚊交配。这使得这项技术最终无法推广使用。

 

第三阶段是转基因灭蚊技术诞生。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转基因蚊子,并且开始在野外实验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Oxitec的目标是用转基因手段来打造“昆虫杀虫剂”,从而控制昆虫(具体而言,是埃及伊蚊)的数量。

 

  • 质疑声不断

根据美国政府的计划,从2021年开始将逐步释放7.5亿只转基因蚊子

 

转基因蚊子可以有效地减少野生埃及伊蚊数量,这是积极的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但它对人类是否构成威胁,目前恐难说清。这令一些科学家们心生质疑,同时一些环保人士和美国民众甚至直接打出反对牌。

 

 

对此,Oxitec公司宣称,转基因蚊子并不会对环境、人体产生威胁。比如携带致命基因的蚊子都是公蚊子,公蚊子不吸血、不会叮咬人畜;携带基因的后代也无法存活,但人们对它仍然“谈虎色变”。

 

对转基因蚊子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食物链的存在,以蚊子为食的动物也许会将转基因蚊子身上的致命基因摄入体内,然后致命基因随着食物链向上富集。而人类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很有可能会通过某种食物,把转基因蚊子的致命基因摄入体内。


任何新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就如同一把双刃剑,转基因蚊子也一样。尽管Oxitec公司一再强调,转基因蚊子对人体没有太多危害,但科学研究永远没有定论。希望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伤害降到最小。

 

(本文参考新浪科技有关文章编写)

新闻资讯

News